公子连非但毫发未损,反倒率领这支军队进军雍城杀入城后,包围小
公子连非但毫发未损,反倒率领这支军队进军雍城。杀入城后,包围小主夫人的宫殿,小主夫人自杀,年幼的秦出公也糊里糊涂地被杀。
政变的结果,公子连登上国君宝座,史称秦献公。
这场内乱,又让魏国渔翁得利。
魏武侯不会浪费这个机会,果断出兵,把秦简公收复的部分河西之地又夺了回来。
表面上看,魏国人在秦国内乱中捞得些许便宜。但若把眼光放远点,秦国政变其实影响深远。秦献公是继秦穆公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君主,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君主。他一上台,就废除了秦国沿用三百年之久的殉葬制度,堪称是秦国制度的一次革命。
自秦穆公死后以良臣殉葬,中原谋士谁也不愿入秦。虽说那次殉葬只是例外,一般殉葬止于妻妾宫女奴仆,但是君主的脾气谁摸得准呢?只要殉葬制度存在,在上位者就可以轻而易举把政敌送入坟墓,无须理由。试问天下英雄,谁敢以身试之呢?人才不来,秦国的文化始终落后,有蛮力没智慧,成不了真正的大国。
秦献公为什么会如此坚决地废除殉葬制度呢?显然,他是受到魏国文化的影响。他还是秦国公子时,侨居于魏国,公子出居他国,在春秋战国时非常普遍。当时正是魏文侯统治的年代,魏文侯颇崇尚儒学思想,他尊孔子高徒子夏为师,与著名学者田子方、段干木亦师亦友,田子方是孔子高徒子贡的学生。儒学不仅反对活人殉葬制度,甚至也反对以陶制人俑陪葬,孔子曾说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。”正是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,秦献公回国即位后,立即废除殉葬制度,为国外人才前来投奔解除了后顾之忧。
紧接着,秦献公又做了第二件事:迁都。他把秦国的都城从雍城迁到栎阳。栎阳的地理位置靠东,迁都于此,显然是表示收复河西的决心。而后又设立蒲、蓝田、善明氏诸县,完善秦国的行政区划。
秦献公并不急于同魏国开战,他深知魏国的实力,特别是经过李悝变法后,魏国各方面制度都要比秦国完善。献公七年,秦国开始一项经济改革,称为“初行为市”,这是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,增加国家的收入来源。献公十年(前375),秦国改革户籍制度,把五家划为一伍,实施集体化管理。
秦献公是有才干的君主,同时也是幸运的君主。
秦国最大的敌人是三晋,即魏、赵、韩。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后,以魏国实力最强,魏文侯以大局为重,强调三晋一体的原则,与韩、赵两国亲同兄弟,共同对付秦国。不过,既然分裂了,这种亲密的关系就难以长久维持。魏武侯只是半截明君,在他听信谄言逼走吴起后,魏国开始走向衰落,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魏、赵两国由团结走向战争。
公元前386年(吴起离魏后第二年),魏国干涉赵国内政,导致魏赵关系急剧恶化。公元前383年,赵国入侵卫国,卫国向魏武侯求援,魏国出兵大败赵师。次年,魏国夺取赵国河东之地。一年后(前381),魏、卫联手攻入赵国,赵国求助于楚,反客为主,侵入魏国。与此同时,被魏国灭亡的中山国复国,魏国的实力急剧下降。
秦献公想浑水摸鱼,他把目标锁定在三晋中实力稍弱的韩国。献公十一年(前374),秦国派胡苏为大将,率大军进攻韩国。不料秦国竟连韩国也打不过,韩军在统帅韩襄的指挥下,在酸水与秦军展开决战,秦军大败。
这一战,着实令秦献公感到郁闷。
既然打不赢魏国,打不赢韩国,索性打打赵国。
三年后(前371),秦、赵开战。你猜结果怎样,秦军在高安一战中,又被赵国打败了。